縱觀今年的韓國電影表現,就不得不再次提起《韓國電影史》序言中金美賢女士的一段話:“一些外國電影專業人士常常問我:需要什么樣的電影政策,才可以達到如韓國電影這般的成功。我總是給他們同樣的回答:如果有舊制度和審查,首先必須廢除,因為對于創作者來說,表達自由相比其它政策支持更為有效,韓國電影的歷史,就證明了這一點?!?
也許在豆瓣排行TOP10的韓國電影中,并沒有什么如同2019年《寄生蟲》一般現象級的神作,但題材之豐富、內容涉獵范圍之廣,“能”拍、“敢”拍仍舊值得喝彩。關注弱勢群體和邊緣人群仍舊是今年韓影的一大要素。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廣大國內韓影愛好者的集體選擇里是否有你心中的最愛吧!
三人行必有我師,而三人行也必有所失。
本片的故事簡單到用一句話足以概括:這是一個三位對過往生活心存遺憾且希望尋求答案的人一起旅行以求治愈的故事。
三人的故事橫跨中日韓三地,以瑣碎、凌亂甚至飄忽不定的鏡頭語言極具導演個人風格化的娓娓道來。
風格化運用的精妙就會成為一種人文標志,運用的不好就會造成“自我感動”喪失觀眾的共情感。而本片則在這兩種極與極之間游走不定。有人深入其中試圖找到與導演的情感碰撞,有人則云里霧里看到昏昏欲睡甚至想自閉。
與我而言本片最值得一提的則是導演兼編劇張律是一位來自中國朝鮮族,在2001年拍攝短片《11歲》,入圍5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短片競賽單元。第二部影片《芒種》參加了法國戛納電影節非競賽單元,獲影評人周刊法國獨立電影發行協會(ACID)獎,并獲得韓國釜山電影節設立的惟一劇情片競賽單元——“新浪潮”單元亞洲最佳新人導演獎和意大利佩扎羅(pesaro)電影節新導演單元競賽大,之后的每部電影都有所贊譽收獲的在韓國發展的導演,值得更多的中國影迷所熟知。
由于其每部電影都是兩個字命名,也被戲稱為“二字訣”導演。
如果你還不認識他,不妨從本片開始了解嘗試一下,看看是不是適合自己的觀影口味也不錯。
【本片單中是否有你心頭好?是否擴充了你春節假期觀影片單?還是錯漏了你中的瑰寶成為遺珠?不妨留下只字片語,分享給更多的韓影愛好者吧!】
相關討論